冰球网站举行姜小鹰、刘运德、景汇泉特聘教授聘任仪式
7月22日下午,冰球网站举行姜小鹰、刘运德、景汇泉特聘教授聘任仪式。校党委书记闫敬来,党委副书记、院长孟小平,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任朝生,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宝森、王建世、陈振文,党委委员、人才工作部部长弓鸿飞及护理学系、医学检验系、卫生信息管理系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党委副书记、院长孟小平主持了会议。
党委书记闫敬来致辞。闫敬来书记感谢三位教授对汾阳学院的关心和支持,对专业建设、学术交流、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人才决定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人才优先发展,汾阳学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强校、人才兴校的发展思路,根据省委省政府招才引智的相关工作要求,制定方案、完善制度、细化措施,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困难和挑战。汾阳学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求才、爱才、用才的愿望更加强烈。相信三位教授的加入一定会为汾阳学院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希望三位教授继续发挥优势和影响力,帮助汾阳学院在教学科研、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等方面更上新台阶,学校将全力支持和保障三位教授在校的工作生活条件。
党委副书记、院长孟小平介绍了冰球网站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学校面临的困难等情况。
姜小鹰教授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对冰球网站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汾阳学院传承先辈精神,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扩大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并表示将尽心尽责,尽快转换角色,与汾阳学院同心协力,共创佳绩。
刘运德教授回顾了与汾阳学院二十余年的合作交流,与医学检验专业在教师培训、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表示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推进医学检验教育事业,共同创造汾阳学院美好未来。
景汇泉教授介绍了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健康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分享了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经验,希望学校加大力度培养特色人才,找准办学定位,并表示将积极履职,担当使命,为汾阳学院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随后,孟小平院长与姜小鹰、景汇泉教授进行签约。闫敬来书记、孟小平院长为姜小鹰、刘运德、景汇泉三位教授颁发了特聘教授证书。
孟小平院长作总结讲话。他指出,三位教授都是在各自专业研究领域享誉盛名、成就卓越的专家学者,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学术视野、扎实的科研功底,是当之无愧的专业学科领军人物。希望三位教授能够为汾阳学院的学科专业发展、科研团队建设建言献策、指导帮扶,为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图片/张钰
姜小鹰教授简介
姜小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原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43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中华护理学会第25届、26届副理事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1届、2届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护理杂志社社长、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护理学专业临床学术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省厅级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68篇。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以及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30多项。主、参编教材、书著42部,其中主编30部、副主编6部。
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人才、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践行“福建精神”特别荣誉奖、中宣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范”等多项荣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也是全国护理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团队。
研究方向:老年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
刘运德教授简介
刘运德,教授,博导。国际支原体学会学术委员、天津市医学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原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校际协作理事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会长、天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研究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编委、“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编委、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委员会成员、国家规划教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主编。中华医学会天津检验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天津风湿病分会常委、天津市输血协会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检验杂志(英文版)副主编、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编委、检验医学教育杂志编委、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国家规划教材编委会成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主编。
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五”重点教改立项七项教学研究课题,其中一项获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获一类课题成果。发表教学实践论文28篇。承担“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4部、副主编4部,参编规划教材及协编教材18部。先后承担或参与“973”等国家重点、科技部、市科委和局级攻关项目和其他科研项目32项,其中两项科研成果通过成果鉴定,两项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申请专利两项。
先后荣获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天津市教学名师、第十一届国际支原体大会杰出贡献奖、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医科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医科大学工会“先进个人”、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天津市教委“实验室建设先进个人”、天津市 “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景汇泉教授简介
景汇泉,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博士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担任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评估专家,中国老年大健康智库专家,中博联医疗委员会主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身健康科学研究会主任,职业人群健康管理促进行动主任,中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校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健康管理服务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工委副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医学与健康促进专委会常委,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理事会理事,全国青年医生大赛评委,北京市健康企业建设评估专家等。获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抗疫先进个人,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百层次人选,获得市级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市百佳科技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景汇泉教授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等各级课题6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余项成果奖励,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涉猎领域:健康管理,预防医学、老年医学,慢病管理,互联网+医疗健康,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人工智能,医学创新,精准医疗,健康大数据,医院管理与卫生政策,医学教育,社会医学,大型社会调查执行与质量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