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社会实践的“大熔炉”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切实发挥实践育人在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7月9日至12日,团委联合思政部组织带领32名同学赴石楼县龙台村、车家坡村、罗村开展了以“医心‘卫’民、健康‘乡’伴”为主题的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健康服务进乡村
基层群众有“医”靠
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了由中医科、心内科、骨科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老师和同学组成实践团在石楼县龙台村、车家坡村、罗村分别开展了送医送药、健康监测、健康知识宣教和急救技能培训等活动。活动现场,义诊老师详细询问前来问诊群众的症状,查体征、看报告,最终给予专业的诊疗建议,活动期间共计接诊近300人次。卫生信息管理系主任宋维芳副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现场群众宣讲健康生活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老年心理健康与关爱等,引导大家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健康管理。实践队员分工协作,量血压、测血糖,分发药品,为村民提供健康服务,现场为村民进行了“救”在身边急救知识、急救方法宣讲解读,CPR(心肺复苏)、海姆立克等急救技能模拟演示,并结合反诈骗、反邪教、反毒品、普通话推广等专题宣讲与现场群众互动,提升了大家的防范意识与识辨能力,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罗村,队员们通过村干部了解到当地一位13岁的中学生不幸罹患恶性脑肿瘤,正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治疗,手术费用高昂,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师生们纷纷献爱心,短短一个小时筹集善款2547.5元,并及时转交到了病人家属手中,充分展现了汾阳学院师生的仁爱之心和担当精神。
寻访最美村医 坚定医学初心
7月11日下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师生们寻访了2019年吕梁市“十大最美乡村医生”、2023年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辛平医生。辛平医生是石楼县下庄河村卫生室医生,1994年回村担任下庄河村乡村医生至今,从医近30年,他行走山野、躬耕行医,每年为辖区及周边村民进行门诊和出诊服务达两千人次,累计骑坏了6辆摩托车。无论严寒酷暑,只要乡亲们有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访谈中,师生们聆听了辛平医生的工作历程,感受了他对于医者仁心、奉献乡村的执着追求。辛平医生鼓励在场同学们要刻苦学习,坚持自己的理想,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用自己的所学去服务社会和人民。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师生们表示要以辛平医生为榜样,不忘医学初心,学好专业知识,服务基层,助力健康乡村建设。
赓续红色血脉 激发爱国情怀
红军东征纪念馆坐落于石楼县,是一座以全面反映红军东征山西、抗日救亡革命历程的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为真切感受那段烽火岁月的辉煌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实践团全体师生参观了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一幅幅老旧的相片,一件件沧桑的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光荣的革命史诗,大家边看边听工作人员的讲解,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在纪念馆外的党史时间轴场地,冰球网站思政部教师张晓丽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现场思政课,不仅让同学们重温了党的历史,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百年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辛、砥砺前行写下了由弱到强的人间史诗。
山路蜿蜒,实践团来到了位于石楼县辛关镇马家畔村的黄河奇湾。奔腾的黄河水一路南行,在这里突然向东拐了一个奇特的大弯。队员们领略着母亲河的壮观,实地感受红军东征的壮举,集体朗诵了《沁园春·雪》,团委李凯老师还演唱了《沁园春·雪》,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比热爱。
读好“无字之书”,答好“实践之问”。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认识社会、感知国情的重要窗口。学校每年都组织师生赴石楼县及其他地方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送医送药送健康,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服务社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下一条: 三下乡|“平”芜尽处是乡音 “遥”看夏花漫峰峦